第97章 利益共同體
關燈
小
中
大
第97章 利益共同體
永徽四年的中秋。
皇帝依舊於甘露殿大宴群臣。
然長孫太尉稱病未至,皇帝也從頭到尾未問及一句。
似乎根本沒看到,下首第一席空著無人坐。
這場中秋朝宴的氣氛不由就有幾分古怪。
席間也有人想起去歲中秋,皇帝還特賜禦用月餅瓜藕並玉簫金管單與長孫太尉,並親手為太尉遞了蜜餞。
實在是倚重之臣,親近之戚。
短短一年,是怎麽變成這樣的呢?
有心的朝臣不免要盤算盤算,這一算才發現:太尉過去一年,壯舉實在不少——
率群臣固請立皇長子為太子;房遺愛謀反案中大發神威,發落一批宗親,附帶一個與宗親關聯的宰相;宸妃事上力阻皇帝(雖未阻成,但氣的皇帝當朝拂袖而去,還特意提及了太尉請立太子事,言辭間不滿眾所共見。)
這過往一年種種事端之下,是否藏著陛下愈深的不滿?
以至於有了‘惟公而已’的敲打?
那……陛下不滿之後,又要做什麽呢?
*
中秋後便是重陽佳節。
皇帝行宴之餘,又早定下這日與群臣登高望遠。
然長孫太尉再次稱病未至。
朝臣們共同心聲:太尉您也真是會稱病的,上朝一次不落,一到節慶佳宴便病了。
果然,皇帝這回問了。
他點名褚遂良:“你與太尉向來親厚,可知太尉這病是怎麽回事?竟如此反覆?”
褚遂良也算是才思敏捷之人,自年輕時做中書舍人起,受旨草詔可頃刻而成。
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他也實在想不出什麽理由,能解釋長孫無忌這奇特的‘病情’規律。
只好幹巴巴道:“秋日時氣不好。太尉近來實不太康健,只是公心為國不願耽擱朝政大事。”
皇帝輕巧巧接了一句:“哦。太尉不肯耽擱朝政,就只好耽擱朕所設群臣宴了。”
褚遂良噎死。
好在皇帝沒有接著追究下去,只是道:“朕已為太尉準備了些補品,今日宴散後,你便帶去太尉府中替朕探候,令
太尉安心養病多歇幾日無妨的。”
褚遂良松了口氣,立刻領命。
當日就走了一趟趙國公府勸道:“此乃陛下安撫轉圜之意,太尉正好順著陛下的話,在府中歇息幾日‘養病’,之後再去禦前謝過聖意就是了。”
“太尉與陛下舅甥至親骨肉,有什麽過不去的?”
彼此給個臺階下就好了。
若是太尉再若無其事上朝,只每次大宴都不至,看上去便是與陛下生疏賭氣一般。
“難道太尉每回宮宴都不至?接下來冬至和新歲,可都是大宴。”
長孫無忌便問道:“宴上,陛下可有再加賜李懋功等人?”
褚遂良連忙搖頭:“皆是按等賞賜的,再無逾越。”
長孫無忌面色稍霽。
見此,褚遂良忙再次勸道:“這些年陛下凡有恩賜,皆以太尉為重,特於旁人,誰人不見?如今英國公所得不過淩煙閣一圖而已,太尉實不必放在心上。”
褚遂良不提還好,提起來,又戳到了長孫無忌的心窩。
旁的舊臣郁悶下也就過去了,畢竟李積大將軍與他們體系不同,皇帝還要用他開疆擴土保邊疆安寧,自倚重甚深。
唯有長孫無忌過不去。
回思當今登基來種種,長孫無忌深覺自己為穩朝綱嘔心瀝血,若是‘惟公而已’,也該是他!
不該是沈默寡言凡事不諫了的李積。
於是第一日,長孫太尉又‘病愈’來上朝了。
褚遂良:……
且褚遂良一擡頭還見皇帝用一種‘你到底有無將請太尉養病的話傳到?’的譴責眼神望了他片刻。褚遂良想開口為自己辯解,偏生皇帝卻只註目於他,到底沒有開口問。
他滿腔解釋無從說起。
褚遂良憋屈的要命:我這是受的什麽夾板氣啊!
*
這日朝上並無大事。
時值秋後,唯有戶部尚書高履行站出來報了今歲秋收大稔,糧米較去歲價低一成。
聽到豐年,皇帝神色才略顯欣悅,又細問高履行現下粟米、粳米等各類糧米價。
高履行一一答來。
姜沃在心中對比著自己所知的米行內實價,俱相差不多。
皇帝問過糧食事,高尚書退回原處。
之後朝上便再無人站出來回稟朝務了。
以往,皇帝也就順勢退朝,然而今日,皇帝卻是半晌不言也不動。
久到下頭朝臣都覺得不太對勁了,皇帝才道:“眾卿皆無事無言可奏?”
“朕昔年於先帝左右,監國理政。”
“於朝上見五品以上朝臣論事,或當面陳情諫於上,或退朝後遞上奏疏,終日不絕——怎麽到了朕,就四海無事?滿朝文武俱無事可奏?”[1]
宰輔們不言。
朝上越發靜默一片。
皇帝似乎也不要人回答,語氣涼如殿外秋風:“看來,只要宰輔賢明,朕垂衣拱手,天下亦可治矣。”
言罷散朝。
自此,朝上的氛圍明顯一日比一日不對起來。
姜沃身處其中,能夠切膚感受到壓抑的氛圍,以及……壓抑中漸漸有些人心思變的騷動。
就像是將要下暴雨前,林間的各種獸群,都警惕地嗅著風雨的氣息,在心中判斷著這場風雨的走向——是要躲起來避開風雨淋透的風險,還是趁著這場難得的風雨,去捕獵填飽肚子?
又像是,在海洋中,有兩只龐然大魚平穩並行時,其餘的小魚就會躲得遠遠的。然而若是兩魚翻江倒海似的碰在一起,海水裏又終於泛起一絲血腥氣之時,就會有魚忍不住,想要冒險加入戰局,以分得一塊肉。
*
太史局。
這日元寶又給姜沃帶了他自家做的重陽花糕。於十數年前,兩人同窗時一般。
姜沃笑收了:“多謝。府上的重陽花糕味道與外頭不同,還真是每年都想著。”
周元寶笑道:“我家中也只有這個重陽花糕,算是自家一道拿得出手的食方——比不得那些世家名門,家裏的酒饌點心多的是傳世秘方。”
周元豹出身於武將之家,往上數幾輩還只是農戶,是靠著祖父的戰功,在開國時得了的勳官,家中亦有個開國縣男的爵位。
送過花糕,元寶卻沒有走,而是坐下來,小聲道:“太史令,我能不能問你件事?”
姜沃點頭:“你只管說就是了——經過那‘解官’事,咱們也算是共患難過了。”
那段時間何止她每日宿在太史局加班,周元寶這位太史丞也是如此。
果然提過此事,元寶也放松了些。
他壓低了聲音道:“我聽父兄說,陛下似是對太尉頗有不滿。”元寶又補了一句:“也不光聽說,我雖上不了常朝。但那日大朝會是到了的,陛下單獨為英國公繪淩煙閣圖……”
元寶道:“許多人家私下關門掩戶議論著,太尉也太霸道了些——當年褚相有過失,不過罰做刺史三月就又回京了,可那禦史韋思謙,至今還在下頭苦哈哈做下縣的縣令呢。”
姜沃細聽著。
忽然想起了一句話:坐的位置決定了腦袋。
太尉橫掃一片宗親,其實諸如周家這種中等官宦人家,感觸是不深的——那離他們太遙遠了,他們又沒有李唐血脈,這輩子也不會想著去謀反。
他們絞盡腦汁想的是怎麽在朝上站住,最好再往上爬一爬,將來能蔭及子孫。
哪怕長孫太尉真的對著宗譜,把親王們挨個幹掉,許多朝臣也不過感慨一聲好兇。
但長孫無忌將禦史韋思謙發落出京這件事,給中等官宦人家的震撼就太大了。
韋思謙是禦史,幹的就是彈劾的事兒。
且韋思謙出身京兆韋氏,也並非無家族庇護之人。
結果太尉一句話,立刻從京中禦史,發落成下縣縣令,且眼見遙遙無歸期。
對許多官宦人家來說,便是懸在頭頂的利刃,有些讓人透不過氣來了——便是努力往上爬了,若是不慎於公事上得罪了太尉(甚至只是太尉一脈的朝臣),官位便要付之東流嗎?
而更令他們窒息的是,所有上層的官位,已經被太尉壟斷了。
正如——
姜沃給元寶倒了一杯茶,問道:“若我沒記錯,令尊是兵部職方司郎中吧。”兵部之首為兵部尚書,其次是兩位侍郎,再次之,便是兵部各分司的郎中。
周元寶點頭。
圓圓的臉有點皺成了肉包子狀:“家父在這個職方司郎中位上,已經坐了十來年了。”
“還是從前英國公任兵部尚書時提上來的。”
“可自當今登基,英國公拜相離開了兵部,崔侍郎做了兵部尚書後,家父這官位就再也動不了了,估計一輩子也就這樣了——太史令,並非我偏著自家人,而是論資歷,論這些年的考評記功,家父比崔尚書提起的那位,更該挪到侍郎位上。只是,我們家沒有崔氏那門好親戚罷了!”
現任兵部尚書崔敦禮,早已加入太尉一脈,他推向三省的官員,自然不會有什麽阻力。尚書右仆射褚遂良(他下頭管著人事部門吏部)直接就給他批了。
到底是多年同僚相處,周元寶又是個比較大大咧咧的性情,直接就露出了內心最真實的抱怨。
管中窺豹,姜沃想,與周家一樣,心內含怨不敢言,伺機而動的朝臣,一定還有許多。
而周元寶在關鍵的時刻,留在了太史局,兢兢業業與她一起共渡難關,必然也不只因為他們是多年搭班相處的來的同僚。
更因為,本來就在同一戰線上。
本就是利益共同體。
那段時日周家想來也在觀望——若是皇帝連太史令都不保,那他們也沒必要往上湊了,直接都躺平接受在太尉領導下慢慢熬的日子吧。
也別想升官了,先祈禱太尉一脈沒有人盯上自己的官職,直接把他們踢走就謝天謝地了!
可如今,皇帝與太尉,舅甥之間已生嫌隙,已有對立。
這時候再不向皇帝表態,更待何時。
朝堂之上,永遠都不缺等待機會,等著利益重新分配好分一杯羹的人。■
姜沃隨手拿起案上放著的三枚骰子。
這還是將作監於少監送給她的中秋禮,三枚用特殊獸骨打磨的骰子,光澤奇異。
她隨手擲出——這朝堂上,也永遠不缺賭徒。
姜沃收回三枚‘一點’朝上的骰子,對周元寶道:“職方司掌輿圖、軍制、鎮戍等諸多兵部要事,當年英國公既然擇中令尊為職方司郎中,必是擇以才。”
“向來兵部侍郎多由職方司郎中升任,陛下想來也更樂於任之以才,而非任之族望。”
周元寶松口氣起身:“多謝太史令解惑。”
姜沃莞爾:“多謝府上重陽糕。”
*
姜沃與皇帝說起周家事時,媚娘也在側。
她如今白日幾乎都呆在立政殿偏殿,替皇帝分閱奏疏。若有朝臣覲見,她也只是到簾後去暫避,並不離開。
姜沃來回事,媚娘就連簾後都省了,依舊坐在窗下陽光明媚處,將眼前一道道奏疏熟練地分開——她深谙皇帝的習慣,知皇帝若是閱久了奏疏,或是睡得不足以及動氣過後,便會頭疼。
於是會將需皇帝細看細察的奏疏單獨歸出來,讓皇帝在精神最好的晌午時分看。
此時聽姜沃回過周家事,皇帝頷首表示記下了,還提筆寫了張字條,然後擱到案上的抽屜裏。
姜沃好奇:這是白匣子嗎?
她回完話要告退時,媚娘也起身:“陛下,我們去後面看看弘兒。”
皇帝於案後擡頭:“好,你們去吧,朕便不去了——每回過去都要來回換衣裳,朕晚上再去。”
姜沃與媚娘往後殿走去。
路上她便問道:“姐姐是有話跟我說?”
媚娘點頭:“下月,陛下準備帶後宮往湯泉宮小住。”
姜沃腳步一頓:“陛下這就要動魏國公府了嗎?”
媚娘點頭:“可以動了。”
兩人就在後殿院中的石桌前坐下來,石桌上還擺著皇帝與媚娘未下完的一局殘棋。
媚娘隨手拿起一枚光潤白子握在手裏:“其實這兩年,我一直在想,陛下為何會覺得兩手空空。”
何為一個能夠掌權的帝王——
“為君者,當政令通達,凡有詔能令於朝野之間。”
姜沃點頭:這是行政權。
“當能審官建親,選賢舉能。”
這是任免權。
“當能悉知宇內百姓戶籍、賦役、使朝中錢糧豐足,以應國事。”
這是財政權。
媚娘又道:“還有最後,卻也是最要緊的——君王當掌軍權。”
姜沃:是啊,最重要的一點,槍桿子裏出政權。
媚娘將手裏的棋子一一擺開:“陛下覺兩手空空,是前兩者幾乎都被太尉所掌。讓陛下覺得人不由己,令不能行。”
“但說到底
,能保證前兩者的根基,是軍權。”
太尉手裏,可從來沒有掌過兵。
“故而去歲宗親謀反事,實則要比太尉事兇險,荊王是拉攏了掌過兵的薛萬徹的。”
“陛下之所以被太尉壓至如此難受,無非是還想著君臣相得,想著太尉是輔政大臣,又是元舅。若真鬧至無法回轉,朝廷免不了一場大動蕩,將來史書工筆,聖名有礙。”
姜沃聽明白了媚娘的意思:皇帝之前,一直是想雙贏,甚至是多贏的——舅舅也要、名聲也要、皇權也要。
能和平過渡,自然是皆大歡喜。
但現在,是不能了。
“太尉若此時能固請致仕而不是固請太子……”媚娘搖頭而笑:“罷了,如今說這些也無甚用處。”
“陛下心意已決。”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永徽四年的中秋。
皇帝依舊於甘露殿大宴群臣。
然長孫太尉稱病未至,皇帝也從頭到尾未問及一句。
似乎根本沒看到,下首第一席空著無人坐。
這場中秋朝宴的氣氛不由就有幾分古怪。
席間也有人想起去歲中秋,皇帝還特賜禦用月餅瓜藕並玉簫金管單與長孫太尉,並親手為太尉遞了蜜餞。
實在是倚重之臣,親近之戚。
短短一年,是怎麽變成這樣的呢?
有心的朝臣不免要盤算盤算,這一算才發現:太尉過去一年,壯舉實在不少——
率群臣固請立皇長子為太子;房遺愛謀反案中大發神威,發落一批宗親,附帶一個與宗親關聯的宰相;宸妃事上力阻皇帝(雖未阻成,但氣的皇帝當朝拂袖而去,還特意提及了太尉請立太子事,言辭間不滿眾所共見。)
這過往一年種種事端之下,是否藏著陛下愈深的不滿?
以至於有了‘惟公而已’的敲打?
那……陛下不滿之後,又要做什麽呢?
*
中秋後便是重陽佳節。
皇帝行宴之餘,又早定下這日與群臣登高望遠。
然長孫太尉再次稱病未至。
朝臣們共同心聲:太尉您也真是會稱病的,上朝一次不落,一到節慶佳宴便病了。
果然,皇帝這回問了。
他點名褚遂良:“你與太尉向來親厚,可知太尉這病是怎麽回事?竟如此反覆?”
褚遂良也算是才思敏捷之人,自年輕時做中書舍人起,受旨草詔可頃刻而成。
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他也實在想不出什麽理由,能解釋長孫無忌這奇特的‘病情’規律。
只好幹巴巴道:“秋日時氣不好。太尉近來實不太康健,只是公心為國不願耽擱朝政大事。”
皇帝輕巧巧接了一句:“哦。太尉不肯耽擱朝政,就只好耽擱朕所設群臣宴了。”
褚遂良噎死。
好在皇帝沒有接著追究下去,只是道:“朕已為太尉準備了些補品,今日宴散後,你便帶去太尉府中替朕探候,令
太尉安心養病多歇幾日無妨的。”
褚遂良松了口氣,立刻領命。
當日就走了一趟趙國公府勸道:“此乃陛下安撫轉圜之意,太尉正好順著陛下的話,在府中歇息幾日‘養病’,之後再去禦前謝過聖意就是了。”
“太尉與陛下舅甥至親骨肉,有什麽過不去的?”
彼此給個臺階下就好了。
若是太尉再若無其事上朝,只每次大宴都不至,看上去便是與陛下生疏賭氣一般。
“難道太尉每回宮宴都不至?接下來冬至和新歲,可都是大宴。”
長孫無忌便問道:“宴上,陛下可有再加賜李懋功等人?”
褚遂良連忙搖頭:“皆是按等賞賜的,再無逾越。”
長孫無忌面色稍霽。
見此,褚遂良忙再次勸道:“這些年陛下凡有恩賜,皆以太尉為重,特於旁人,誰人不見?如今英國公所得不過淩煙閣一圖而已,太尉實不必放在心上。”
褚遂良不提還好,提起來,又戳到了長孫無忌的心窩。
旁的舊臣郁悶下也就過去了,畢竟李積大將軍與他們體系不同,皇帝還要用他開疆擴土保邊疆安寧,自倚重甚深。
唯有長孫無忌過不去。
回思當今登基來種種,長孫無忌深覺自己為穩朝綱嘔心瀝血,若是‘惟公而已’,也該是他!
不該是沈默寡言凡事不諫了的李積。
於是第一日,長孫太尉又‘病愈’來上朝了。
褚遂良:……
且褚遂良一擡頭還見皇帝用一種‘你到底有無將請太尉養病的話傳到?’的譴責眼神望了他片刻。褚遂良想開口為自己辯解,偏生皇帝卻只註目於他,到底沒有開口問。
他滿腔解釋無從說起。
褚遂良憋屈的要命:我這是受的什麽夾板氣啊!
*
這日朝上並無大事。
時值秋後,唯有戶部尚書高履行站出來報了今歲秋收大稔,糧米較去歲價低一成。
聽到豐年,皇帝神色才略顯欣悅,又細問高履行現下粟米、粳米等各類糧米價。
高履行一一答來。
姜沃在心中對比著自己所知的米行內實價,俱相差不多。
皇帝問過糧食事,高尚書退回原處。
之後朝上便再無人站出來回稟朝務了。
以往,皇帝也就順勢退朝,然而今日,皇帝卻是半晌不言也不動。
久到下頭朝臣都覺得不太對勁了,皇帝才道:“眾卿皆無事無言可奏?”
“朕昔年於先帝左右,監國理政。”
“於朝上見五品以上朝臣論事,或當面陳情諫於上,或退朝後遞上奏疏,終日不絕——怎麽到了朕,就四海無事?滿朝文武俱無事可奏?”[1]
宰輔們不言。
朝上越發靜默一片。
皇帝似乎也不要人回答,語氣涼如殿外秋風:“看來,只要宰輔賢明,朕垂衣拱手,天下亦可治矣。”
言罷散朝。
自此,朝上的氛圍明顯一日比一日不對起來。
姜沃身處其中,能夠切膚感受到壓抑的氛圍,以及……壓抑中漸漸有些人心思變的騷動。
就像是將要下暴雨前,林間的各種獸群,都警惕地嗅著風雨的氣息,在心中判斷著這場風雨的走向——是要躲起來避開風雨淋透的風險,還是趁著這場難得的風雨,去捕獵填飽肚子?
又像是,在海洋中,有兩只龐然大魚平穩並行時,其餘的小魚就會躲得遠遠的。然而若是兩魚翻江倒海似的碰在一起,海水裏又終於泛起一絲血腥氣之時,就會有魚忍不住,想要冒險加入戰局,以分得一塊肉。
*
太史局。
這日元寶又給姜沃帶了他自家做的重陽花糕。於十數年前,兩人同窗時一般。
姜沃笑收了:“多謝。府上的重陽花糕味道與外頭不同,還真是每年都想著。”
周元寶笑道:“我家中也只有這個重陽花糕,算是自家一道拿得出手的食方——比不得那些世家名門,家裏的酒饌點心多的是傳世秘方。”
周元豹出身於武將之家,往上數幾輩還只是農戶,是靠著祖父的戰功,在開國時得了的勳官,家中亦有個開國縣男的爵位。
送過花糕,元寶卻沒有走,而是坐下來,小聲道:“太史令,我能不能問你件事?”
姜沃點頭:“你只管說就是了——經過那‘解官’事,咱們也算是共患難過了。”
那段時間何止她每日宿在太史局加班,周元寶這位太史丞也是如此。
果然提過此事,元寶也放松了些。
他壓低了聲音道:“我聽父兄說,陛下似是對太尉頗有不滿。”元寶又補了一句:“也不光聽說,我雖上不了常朝。但那日大朝會是到了的,陛下單獨為英國公繪淩煙閣圖……”
元寶道:“許多人家私下關門掩戶議論著,太尉也太霸道了些——當年褚相有過失,不過罰做刺史三月就又回京了,可那禦史韋思謙,至今還在下頭苦哈哈做下縣的縣令呢。”
姜沃細聽著。
忽然想起了一句話:坐的位置決定了腦袋。
太尉橫掃一片宗親,其實諸如周家這種中等官宦人家,感觸是不深的——那離他們太遙遠了,他們又沒有李唐血脈,這輩子也不會想著去謀反。
他們絞盡腦汁想的是怎麽在朝上站住,最好再往上爬一爬,將來能蔭及子孫。
哪怕長孫太尉真的對著宗譜,把親王們挨個幹掉,許多朝臣也不過感慨一聲好兇。
但長孫無忌將禦史韋思謙發落出京這件事,給中等官宦人家的震撼就太大了。
韋思謙是禦史,幹的就是彈劾的事兒。
且韋思謙出身京兆韋氏,也並非無家族庇護之人。
結果太尉一句話,立刻從京中禦史,發落成下縣縣令,且眼見遙遙無歸期。
對許多官宦人家來說,便是懸在頭頂的利刃,有些讓人透不過氣來了——便是努力往上爬了,若是不慎於公事上得罪了太尉(甚至只是太尉一脈的朝臣),官位便要付之東流嗎?
而更令他們窒息的是,所有上層的官位,已經被太尉壟斷了。
正如——
姜沃給元寶倒了一杯茶,問道:“若我沒記錯,令尊是兵部職方司郎中吧。”兵部之首為兵部尚書,其次是兩位侍郎,再次之,便是兵部各分司的郎中。
周元寶點頭。
圓圓的臉有點皺成了肉包子狀:“家父在這個職方司郎中位上,已經坐了十來年了。”
“還是從前英國公任兵部尚書時提上來的。”
“可自當今登基,英國公拜相離開了兵部,崔侍郎做了兵部尚書後,家父這官位就再也動不了了,估計一輩子也就這樣了——太史令,並非我偏著自家人,而是論資歷,論這些年的考評記功,家父比崔尚書提起的那位,更該挪到侍郎位上。只是,我們家沒有崔氏那門好親戚罷了!”
現任兵部尚書崔敦禮,早已加入太尉一脈,他推向三省的官員,自然不會有什麽阻力。尚書右仆射褚遂良(他下頭管著人事部門吏部)直接就給他批了。
到底是多年同僚相處,周元寶又是個比較大大咧咧的性情,直接就露出了內心最真實的抱怨。
管中窺豹,姜沃想,與周家一樣,心內含怨不敢言,伺機而動的朝臣,一定還有許多。
而周元寶在關鍵的時刻,留在了太史局,兢兢業業與她一起共渡難關,必然也不只因為他們是多年搭班相處的來的同僚。
更因為,本來就在同一戰線上。
本就是利益共同體。
那段時日周家想來也在觀望——若是皇帝連太史令都不保,那他們也沒必要往上湊了,直接都躺平接受在太尉領導下慢慢熬的日子吧。
也別想升官了,先祈禱太尉一脈沒有人盯上自己的官職,直接把他們踢走就謝天謝地了!
可如今,皇帝與太尉,舅甥之間已生嫌隙,已有對立。
這時候再不向皇帝表態,更待何時。
朝堂之上,永遠都不缺等待機會,等著利益重新分配好分一杯羹的人。■
姜沃隨手拿起案上放著的三枚骰子。
這還是將作監於少監送給她的中秋禮,三枚用特殊獸骨打磨的骰子,光澤奇異。
她隨手擲出——這朝堂上,也永遠不缺賭徒。
姜沃收回三枚‘一點’朝上的骰子,對周元寶道:“職方司掌輿圖、軍制、鎮戍等諸多兵部要事,當年英國公既然擇中令尊為職方司郎中,必是擇以才。”
“向來兵部侍郎多由職方司郎中升任,陛下想來也更樂於任之以才,而非任之族望。”
周元寶松口氣起身:“多謝太史令解惑。”
姜沃莞爾:“多謝府上重陽糕。”
*
姜沃與皇帝說起周家事時,媚娘也在側。
她如今白日幾乎都呆在立政殿偏殿,替皇帝分閱奏疏。若有朝臣覲見,她也只是到簾後去暫避,並不離開。
姜沃來回事,媚娘就連簾後都省了,依舊坐在窗下陽光明媚處,將眼前一道道奏疏熟練地分開——她深谙皇帝的習慣,知皇帝若是閱久了奏疏,或是睡得不足以及動氣過後,便會頭疼。
於是會將需皇帝細看細察的奏疏單獨歸出來,讓皇帝在精神最好的晌午時分看。
此時聽姜沃回過周家事,皇帝頷首表示記下了,還提筆寫了張字條,然後擱到案上的抽屜裏。
姜沃好奇:這是白匣子嗎?
她回完話要告退時,媚娘也起身:“陛下,我們去後面看看弘兒。”
皇帝於案後擡頭:“好,你們去吧,朕便不去了——每回過去都要來回換衣裳,朕晚上再去。”
姜沃與媚娘往後殿走去。
路上她便問道:“姐姐是有話跟我說?”
媚娘點頭:“下月,陛下準備帶後宮往湯泉宮小住。”
姜沃腳步一頓:“陛下這就要動魏國公府了嗎?”
媚娘點頭:“可以動了。”
兩人就在後殿院中的石桌前坐下來,石桌上還擺著皇帝與媚娘未下完的一局殘棋。
媚娘隨手拿起一枚光潤白子握在手裏:“其實這兩年,我一直在想,陛下為何會覺得兩手空空。”
何為一個能夠掌權的帝王——
“為君者,當政令通達,凡有詔能令於朝野之間。”
姜沃點頭:這是行政權。
“當能審官建親,選賢舉能。”
這是任免權。
“當能悉知宇內百姓戶籍、賦役、使朝中錢糧豐足,以應國事。”
這是財政權。
媚娘又道:“還有最後,卻也是最要緊的——君王當掌軍權。”
姜沃:是啊,最重要的一點,槍桿子裏出政權。
媚娘將手裏的棋子一一擺開:“陛下覺兩手空空,是前兩者幾乎都被太尉所掌。讓陛下覺得人不由己,令不能行。”
“但說到底
,能保證前兩者的根基,是軍權。”
太尉手裏,可從來沒有掌過兵。
“故而去歲宗親謀反事,實則要比太尉事兇險,荊王是拉攏了掌過兵的薛萬徹的。”
“陛下之所以被太尉壓至如此難受,無非是還想著君臣相得,想著太尉是輔政大臣,又是元舅。若真鬧至無法回轉,朝廷免不了一場大動蕩,將來史書工筆,聖名有礙。”
姜沃聽明白了媚娘的意思:皇帝之前,一直是想雙贏,甚至是多贏的——舅舅也要、名聲也要、皇權也要。
能和平過渡,自然是皆大歡喜。
但現在,是不能了。
“太尉若此時能固請致仕而不是固請太子……”媚娘搖頭而笑:“罷了,如今說這些也無甚用處。”
“陛下心意已決。”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